写在离京前夜
今天偶然得知了两个消息。第一个消息是一个关系很好的高中去了qhf的初中同学考到了民大,第二个消息是一个初中同校的高中同学高考失利去了某个外地二本。
很有意思的是他们两个人中考成绩差不了几分,两个人也都不是摆烂的人,都是高中勤勤恳恳学了三年,或许只是中考报志愿的一念之差,就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
当然根据我对这两个人的了解,那个去qhf的同学学习能力确实是比我那个高中同学强,但我不认为如果那个高中同学当年去了qhf最后还会去这个二本。
哦对,那个去qhf的初中同学中考比我还低4分。
当时高考志愿录取出结果的时候,看着pyq里一堆中考考的比我差很多的初中同学晒着首师大好专业或者是211甚至是985的录取结果,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年我中考是全班第二,如今却因为我自己犯下的错误从985211种子选手变成了首师大好专业弃子,用兴趣粉饰丧事喜办般的被驱逐出了北京。
我并没有对我的高考成绩很不满,因为我比一模二模有了巨大的进步,也超过了很多身边成绩考的不如我的人,我也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高一高二没认真学而犯下的错误,在种种不利的条件下,或许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
不自律被环境迷惑的人固然会这样,但如果连好好学的学生都这样了,那学校可就不是一点责任都没有了。对此,这个假期我已经吐槽了无数次。但吐槽着吐槽着慢慢也就释怀了。
前几天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了放在衣柜角落里的高中前两年的杂物,从戏剧节的海报,再到舞蹈节的门票;从嘎嘎节的集章打卡册,再到魔法节的书院明信片……才发现我们学校确实活动太多太多了。九大书院、四大赛事和四大节日让我们学校的高一高二学生有了全北京乃至全中国都独一无二的独特高中生活,可又是这样独特的高中生活,间接导致不少人失去了体验更丰富的大学生活的机会。说真的,三年了,我还是无法说究竟是谁错了,也无法将这一切责任归到小环境或者大环境上。
其实我也无法断定,这样独特的高中生活一定就让不少人失去了体验更丰富的大学生活的机会,我确实不知道北京大学的学生和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生谁的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
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总是提醒我,该往前看了,这一切都已经是过去,不要再去想这些了。说实话,我也希望这段文字是我最后一次抱怨这些事情最后一次探讨这些无法探讨出结果的问题。可我确实是个念旧癖,即使在无数同窗在和大学室友畅想未来的今天,我依旧活在过去的回忆里。可我真的希望,今天晚上过后,我能平静的踏入大学的大门。
我对未来不是没有想法,我认为我是幸运的,我有机会去学习一个自己热爱的专业,去从事一个自己热爱的工作,能和自己热爱的事物共同生活四年……我只希望,有一天我能把“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句话真正的落实到行动中,能以初中的方式度过大学而不是以高中的方式度过大学,在别的经过衡水体系拷打三年的学生像我刚上高中那样被大学的自由迷了眼的时候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把这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踏踏实实的学下去,再争取考研考到NUAA……我只希望,高中三年的这一切,不止是一场失败,而是一个教训,是一个经验,就如我的哥们儿在高考查分前和我讲的船长的寓言那样。
对未来四年的生活,我是充满希望的:虽然还没见到室友,但从网上聊天感觉室友应该人都挺好的;虽然高考让我遍体鳞伤完全失去了当年中考结束后的自信,但我依旧对我的专业抱着充足的激情。或许,一个一雪前耻的机会就摆在我面前,选择权再一次落到了我的手上。
我希望,我能和三年前的我一样,再闪耀一次。
晚安。
2025年9月6日
1:30
评论
发表评论